——纪念林辉山同志诞辰100周年
刘英子
今年是党的“七大”代表,原全国政协委员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浙江省纪委委员林辉山同志诞辰100周年。林辉山同志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革命真理,对党无限忠诚,对人民满腔热忱……每当我回想起这位浙南地下党早期的老红军、老前辈,便感慨万分,追思不尽。
矢志不移找红军
1906年1月23日,林辉山同志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赤溪镇圆潭村的一个挑夫家里。因家境贫寒,童年时,他靠给地主家放牛为生。天不亮就去割草、砍柴,每天必须给地主家背回七、八十斤柴草。一次,他在给地主砍柴时,从树上摔下来,摔断了脊梁骨,因没钱治病,落下了终身残疾。为什么穷人吃不饱、穿不暖?为什么穷人总是受剥削、受压迫?一颗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里。1930年秋,当革命志士林珍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了他的家乡时,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。他告诉父亲:“穷人要翻身,要活下去,就得找红军,红军是帮助穷人组织工会、农会,反对国民党,打倒地主老财的队伍”。于是,他与另一个穷小伙许济菊一起结伴上路,向着福鼎(福建省)方向踏上了寻找红军的道路。
在寻找红军的路上,他们靠打短工为生,一路向着闽南方向走,渴了,喝口山泉水,困了,找个草堆一躺就睡。他们不知道红军长得啥样,一见到合适的人,就打听红军。一次,他们把土匪当成了红军,险些丧命。
1932年9月,找不到红军的林辉山同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。他找来铁匠,打了11把大刀和7把小刀,藏在自家的番薯固里。这几把大刀是他对付敌人的第一批武器。
1933年的一天,当他听说中国南方成立苏维埃政府的消息后,就怀着朴素的阶级感情,立即找到了曾在福鼎认识的一位叫陈昌会的鞋匠,又找到了曾经参加过十九路军的李世伍,三个人就在平阳矶山一带,秘密成立了“工农兵苏维埃政府”。
他们借着走街串“乡”修鞋,四处打听红军的消息。一天,父亲发现了他藏大刀的秘密后,担心他会被杀头,他对父亲说:“杀掉土豪劣绅,才有穷人好日子。对敌人,我不怕,准备被杀头。”他对父亲还坚定地说:“今年找不到红军,明年我再找。”他寻找红军的活动逐渐公开后,土豪劣绅们恨之入骨,以500大洋悬赏林辉山的人头,敌人抓不到林辉山,就把他的父亲抓起来关了一年多。不久,浙南游击根据地遭到了敌人的残酷“围剿”,丧心病狂的敌人将他年仅21岁的弟弟林上沛残忍地杀害了。穷凶极恶的敌人还不死心,又放火烧光了他家的房子。在革命斗争处于低潮时,他丝毫没有胆怯,反而更加坚定了闹革命的决心和信心。1933年,他们终于在福鼎县找到了日夜思念的共产党。1934年4月8日,在福鼎县下岚亭少林庵村的一间破屋子里,林辉山、陈昌会和郑织云同志面对党旗,举起了右拳,向党旗庄严宣誓。宣誓仪式结束后的当天,上级做出决定,让他们立即成立平阳县党支部,林辉山同志担任组织委员,即刻投入革命斗争。在与敌人的殊死斗争中,他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,为党在浙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出生入死闹革命
1934年,组织派林辉山、李世伍和董上举三人去闽东当红军。林辉山被分配在一团一营一连一班当红军战士,他参加了数次战斗。在参加店下的一场战斗中,林辉山左臀负伤,组织把他同一批伤员秘密藏在黄岐村旁的大山洞里养伤。由于缺医少药,子弹又在臀部里,他的伤口很快感染化服,高烧不止。战友们商量用某刀帮他把子弹挖出来,但又担心他受不了。他知道后,坚决地说:“敌人的子弹我都不怕,还怕菜刀?”就这样,菜刀当做手术刀用,开水一煮,没有麻药,他咬紧牙关,一声不吭地让战友们用某刀把子弹挖了出来。
1935年春,林辉山同志带着未愈的伤病,回到了平阳中心区委,担任中心区委组织委员兼游击队指导员。他带着游击队打浦门、盐关,建立新支部,还奉命给叶飞同志领导的独立师当过向导。
1936年2月,他找到了我的父亲、时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的刘英同志。我父亲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和革命形势。随后,党组织任命他为泰顺县委组织部长。这一年,他参加了陈家士雷、赤溪和矶山等战斗。1936年大年初一,林辉山同志率领红军游击队三支队30多人挺进陈家孀村,傍晚下起了鹅毛大雪。有人说,敌人不会来了;有人说,大年夜吃上顿猪肉解解馋。林辉山同志却要大家提高警惕。为了防止敌人搞突然袭击,他组织队伍在清晨4点就起床,5点进入伏击阵地。果然,6点多钟,200多名敌人偷偷地向陈家孀南丰岭爬了上来,林辉山命令部队等敌人走近了再打,当敌人爬到120公尺时,他大喊一声“打!”,排子枪像雨点般射向敌人。顿时杀声震天,打得敌人溃不成军,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共缴获了150发子弹和枪支。上级赞扬三支队有三好:勇敢杀敌好,政策执行好,纪律遵守好。1936年5月,因时局的变化,组织派林辉山去桐霞开辟新区,担任桐霞县委书记兼三支队指导员。
1937年1月,刘英同志派林辉山同志到鼎泰,边养伤边配合郑丹甫同志开展敌后工作。在敌战区工作,林辉山同志等随时随地都有被捕和杀头的危险。他们悄悄地在敌人鼻子底下建立了一个小后方,牵制了敌人的力量,为党的地下组织开展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
艰难跋涉赴延安
1939年10月1日,林辉山同志从浙江平阳步行出发,跨越安徽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北、山西等8个省,渡过长江,突破了日本鬼子的封锁线,历经一年零46天的艰难跋涉,于1940年12月16日,终于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。
到延安后,他受到毛泽东、周恩来、陈云和吴玉章等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,这给了他无穷的力量。陈云同志多次与林辉山谈话,勉励他学习文化,使这位在战场上勇猛杀敌的一条硬汉,懂得了学习文化的深刻道理。
1942年春天的一次晚饭后,他与几个学员一起到延安河边散步,边走边谈,谈学习、谈理想……不知什么时候,吴玉章同志朝他们走了过来。听到林辉山等年轻人的热烈讨论后,吴老关心地问:“你们是在哪个学校学习呀?学习什么呀?”林辉山回答:“吴老,我们是在中央党校一部学习,学习党的历史,党的理论。”并告诉吴老:“我是工农干部,没有文化,来党校还要学习文化。”吴老深情地对林辉山说:“工农干部没有文化,或文化水平较低,这是一个困难,应当努力学好文化。”这次与吴老的谈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1945年5月4日,林辉山同志作为浙江省九位代表之一,光荣地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“七大”会议。他手握一张两寸大、上面印有“二十排十五号”的代表证,与毛泽东、周恩来、陈云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大会。为了铭记这段光荣的历史和牢记肩负的使命,大会闭幕后,他专门做了一个皮挂包,把“七大”代表证放在皮包里,日夜背在身上。无论是在日晒雨淋的千里行军途中,还是在东北辽甫的三年游击战场上,整整35年,代表证一直没有离开过林老,而且由于他的精心保管,直到他去世,代表证也没有一点受潮变形。经过在延安的学习,林辉山同志由一个只知道朴素革命道理的工农干部,逐渐成长为一位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党的理论知识的青年干部。
永藻本色为百姓
党的七大以后,林辉山同志被调到东北工作了三年时间,解放后回到浙江任温州地委副书记。 1952年1月8日 ,经陈毅同志点将,他来到上海参加建设,具体分管上海市的农业工作。先后任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、新城区委第一书记、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市委农工部长兼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。
他到上海工作后,在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里,丝毫没有改变革命战争年代的本色,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。不管是在浙江还是上海,他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的“两个务必”的要求,保持着谦虚谨慎、戒骄戒躁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生活中的他一直很俭朴,平时只穿布鞋和棉鞋,还尽量穿家里人做的。他的子女告诉我,从1950年到1980年的30年间,他只买过三双皮鞋和两身毛料中山装,这是他为三种场合准备的“行头”。一是逢重大节日,二是受首长接见,三是参加外事活动。 在上海负责农业工作时,他常常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,提着鞋、赤着脚与百姓一起劳动,一起唠家常,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,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“赤脚部长”。平时工作不忙时,他就拎着菜篮子上街买菜,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。
刚正不阿讲原则
1963年秋的一天,嘉定县委书记牟墩高同志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市区,见到林辉山同志后,焦急地汇报:“我们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。”
他关切地询问:“什么事?不要着急。”
“长征公社红星大队的干部全都给撤掉了。”牟墩高同志紧锁着眉头。当时,张春桥等人正在长征公社红星大队搞四清蹲点,把那里的干部全部“打倒了”。难道我们的干部都不拥护党了?全都不热爱社会主义了?都想跟党唱对台戏?林辉山同志与这些干部经常见面,这些同志不仅根子正,没有人贪污,更没有多吃多占,只有一个大队干部在男女关系上有点问题,但不属于敌我矛盾。他反问来人说:“干部全都烂了?走,下去看看!”
经调查,他认为,张春桥给干部按“贪污”的罪名处理很不恰当。
回到市里,他找到了张春桥,开门见山地说:“你们在红星大队蹲点,把那个大队的所有干部都否定了,这是错误的。第一,你们把红星大队的干部都定为贪污分子和犯有贪污问题的人,这与事实不符,证据也不确凿。第二,你们认定大队支部书记在地主家做过长工,就定他是地主的走狗,有政治历史问题,这完全不对。第三,打击面这么大,使生产垮了,这种搞法不对。第四,既然错了,就要予以平反。”林辉山同志坚持原则,与“左”的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。在林辉山同志的坚持下,嘉定县委为这些干部一一做出了正确的结论,使他们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。
坚定信心跟党走
1965年,林辉山同志再次回到浙江工作,担任浙江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(主席由时任省委书记的江华同志兼任)。正当年届花甲的他打算为浙江的发展和建设再干一番事业时,“文化大革命”的浩劫席卷了全国。1967年至1971年的4年中,他被隔离审查,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。
尤其是1967年9月至12月,他被上海造反派从杭州揪到上海,在上海10个郊县和他曾经工作过的市农工部、静安区等地,来回批斗80多天、近100个场次,受尽非人折磨。这个县斗完了,再拉到另一个县继续斗,不让喝水,不让睡觉,有时甚至不让大小便。一次,造反派在雪天里批斗他,不让他穿鞋子,让他赤脚站在雪地里,一站就是大半天。他的脚冻出了大片的淤血,膝关节被踢坏。批斗他的造反派累了,换另一批造反派斗,却不让他休息,直到他休克,他的一只耳朵甚至被打聋了。
虽然经历迫害,但他格终相信自己的路没有走错,总有一天组织会还他一个公道。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,他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他想,脑子不用会生锈的,就利用隔离审查写交代的机会,背熟了毛主席语录,以特有的智慧与造反派巧妙周旋。他还利用下乡劳动的时间了解社情民意。那时,许多群众对他十分关心和爱护,这也增强了他对党和群众的信心。
风范长存励后人
197l年林彪“九?一三事件”后,一批老同志被解除了隔离审查,林辉山同志也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,担任了浙江省农办副主任。后来他因公出差负伤后,组织上派我到他身边做秘书工作。我愈加深刻地感受到,在林辉山同志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许多优秀品质,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我深切体会到他坚持真理、实事求是、爱憎分明的党性原则。1972年,虽然组织恢复了他的工作,但因为那时“四人帮”还没有被粉碎,工作中的各种干扰仍不少。在“四人帮”批唯生产力论时,他针锋相对,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:“不抓生产,吃什么?穿什么?”他还用“抓革命、促生产”的口号来抵制和批判“四人帮”的错误言论,表现出了对党、对国家、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。
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林辉山同志欢欣鼓舞,他与许多老同志奔走相告,相互庆贺。在高兴之余,他的心中也积蓄着一种力量,那就是要加倍努力地工作,把十年浩劫中被林彪、“四人帮”干扰破坏,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尽快夺回来。这是他当时最大的心愿。因此,在健康状况很差的情况下,他仍关心形势,忘我工作。一次,他出差因车祸负伤,不得不在一家疗养院休息。虽然身体上休息了,可他的心还想着工作。当他得知附近林场借间伐为名、滥砍乱伐原始生态林时,就立即通知林业厅长派一位林业专家和我一起调查处理此事,并指示一定要刹住破坏山林的歪风。
我深切体会到他感情朴实、平易近人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凤。林辉山同志重新出来工作后不久,省委派他率工作组到平阳县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。平阳是他的家乡,也是他早期参加革命的根据地,在当地他有着很高的威信。他深入到最基层,倾听群众的意见,开展调查研究。
那段日子里,无论他走到哪里,在他的接待室门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。他对群众十分热情,没有一点“官”架子,并让我搬凳子、倒茶水。因为接待的群众很多,还要开座谈会,他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。那时的他身体状况已经很差,超负荷的工作更让他疲惫不堪。一天,他在工作时昏了过去,醒了之后,他仍然坚持把这段工作做完。
我深切体会到他公私分明、严于律己、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。说起他的公私分明、严于律己,他女儿曾告诉我这样一件事。1968年,他的女儿来杭州西湖孤山别墅看望父亲时,邻居从西湖里摘了两支莲蓬送给她吃。他知道后,气愤地责骂了孩子,说这是“败国败家”,一连几天都不跟她说话。这件事给他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子女们常常以此为戒,提醒自己时时严于律已。“文化大革命”后,当他得知浙江省老干部局准备筹建老干部活动中心时,就主动让出自家位于风景区、条件较好的别墅,一家人搬到一幢普通公寓的底层一套住房里,由于这幢公寓的四周楼房高,他家的住房终年不见阳光,但我从未听到林老有一句怨言。他在车祸养伤期间,组织上安排家属陪伴治疗休养。每离开一处疗养地之前,他就让我先去结账,凡属需要个人支付的食宿费用,他都要求我一一付清,从不占公家便宜。
我深切体会到他关心青年、爱护青年、严格要求青年的一片深情。我在他身边工作多年,他对我十分关心爱护,总是谆谆教导,耐心帮助,同时又严格要求。那段时间,他年迈体弱,又遭遇车祸,我本应该在生活上对他多加照料。但他为了能让我有更多时间读书学习和下基层调研,很少为个人的事情找我。记得有一次陪同他在宁海疗养时,正值当地群众“双夏”大忙时节,他就鼓励我去农村帮助农民“双抢”,培养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和实干精神。在劳动中,我不小心被镰刀割伤了手指,鲜血直流,他心疼地为我上药包扎。现在想来,我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我的一片深情。这种超越亲情的至情大爱令我终生难忘!
我深切体会到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、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党和人民的高尚情怀。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后,他抓紧时间撰写回忆录。每天,天刚蒙蒙亮,他就开始伏案撰写,当亲人劝他多休息一会时,他说:“我的时间不多了,恨不得把一天变成两天用,只希望给你们留下这回忆录。”整整3个月,林老每天伏案10多个小时不停地写,写,写……一天,他把家人叫到身边说:“好了,我算写完了……”最后他拿出的是一份遗嘱:“……我死后马上火化,不开追悼会,不通知战友和朋友,不留骨灰,把我的骨灰撒到瓯江、鳖江里…我没有别的高贵的东西留给你们,只有在‘四人帮'横行的困难情况下,我秘密写下了三四十万字的回忆录……这些历史素材,给你们留念……”后来,当他得知人的遗体可以用于医学解剖时,又在遗嘱中加了“将自己内脏捐献给浙江医院”的内容。
至今,浙江医院还存放着他部分遗体器脏制成的医学标本。一份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遗嘱,一份多么弥足珍贵的遗产,这既是他留给夫人和子女的,也是留给我们千百万后来人的。他是一位甘把自已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人。
斯人已去,风范长存。25年过去了,在林辉山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,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半个多世纪以来,始终忠诚党的事业、忠实履行党章,把自己一生无私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老共产党员。我们学习他胸襟坦荡、刚正不阿、无私奉献、严于律己的崇高品德和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,全面履行好党章赋予的职责,以实际行动做党的忠诚卫士、当群众的贴心人。
敬爱的林老,您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5年了。您的“内脏”还在为我国医学科研事业作着贡献,融入了您骨灰的江水不分昼夜地灌溉着家乡的土地。但在这世界上却没有您的基碑,我们无法为您献上一束鲜花来寄托哀思!您光辉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怀念,您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,将进一步发扬光大。
敬爱的林老,我们永远怀念您!
(在本文撰写过程中,承蒙林辉山同志的子女林唯舟、林永生、林进大力支持,谨此深表谢意!)
贵编/王莉莉